适应新形势 立足新实践 积极推动我市调解仲裁工作创新发展

时间:2022-01-29 来源: 阅读次数:

今年以来,信阳市人社局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积极采取五项措施提升仲裁服务效能。

一、坚持繁简分流、调裁分离,办案质效明显提高

开展“简案快办、难案精办”的繁简分流工作。今年来,本级处理的案件中,有约30.6%通过适用简易程序在30天内结案,有效地提高了仲裁办案质效。在调裁分离工作上,我们编印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手册》,指导全市仲裁机构推进调裁分离,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两建议、一询问、三调解”的全程调解工作模式,今年来,约70%的小额、简易案件在各类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得到就近及时化解。

二、坚持特殊群体走绿色通道,实现快立快调快裁

制定突发性、群体性劳动保障处理工作应急预案,针对农民工讨薪、女职工“三期”、工伤待遇等劳动争议专门开能争议处理绿色通道,确保“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今年来,共处理农民工争议案件105件,均在30天内结案,且其中5起案件均属法律援助案件。不断完善劳动纠纷预警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推进“互联网+”综合运用,实现群众少跑腿

截止目前,我们实现了“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全覆盖,全年利用网上平台调解案件269件,结案率达到100%。全市网上仲裁案件录入率100%,实现案件全程网上办达到96%以上,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维护了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扎实开展两项活动,优化营商环境

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专门印发“两项”活动开展方案,成立了打造金牌调解组织和仲裁员联系企业专班。截止目前,全市共选树第一批金牌调解组织11家,全市16名仲裁员联系企业103家、调解组织共42家。为提高活动效果,我们专门编印活动简报,在西亚和美公司召开开展青年仲裁员联系企业,创建金牌调解组织现场会暨企业调解组织示范单位建设远程视频观摩会。自仲裁员联系企业活动开展以来,信阳市两级仲裁机构31名仲裁员、2名专家仲裁员(律师)服务企业113家,全市共组织送法进企业活动40多场次,提供各类用工指导及调解仲裁服务200余次,召开全市远程视频观摩会1次500多人,县区级视频培训3次,大小座谈会13次,组织开展多形式普法宣传,制作普法宣传手册,与企业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实现预防调解工作前置化,针对企业人员管理、用工风险等方面问题,向企业及劳动者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发放各类法律政策宣传材料13000多份,将劳动争议处理关口前移,从源头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全市共围绕该项活动在各类媒体、网站发表宣传稿件23篇(其中含中国劳动保障报1篇、人社部微信公众号3篇),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五、推动多元机制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

今年来,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劳动人事争议的预警预防。一是建立健全多元化解和预防预警机制。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多元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信人社〔2021〕11号)、《关于印发信阳市劳动人事争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从制度机制上确保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企业内部调解和仲裁调解多元联动,形成了企业内部、乡镇(街道)、各县(区)调解仲裁机构、商会(协会)等多方位预防预警体制。二是推动第三方调解组织建设。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商会(协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意见》(信人社办〔2021〕43号),推动商会(协会)建立第三方调解组织,织密调解组织网络,有利于各类劳动争议在行业内得到妥善处理。三是巩固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建设成果。今年来,加快推动“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开通及案件处理,目前,该平台共处理争议案件269件,结案100%。四是大力推动企业调解。今年7月份,我们专门在西亚和美公司召开金牌调解组织现场观摩会,对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进行了规范。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网络,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人事关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组推荐  调解仲裁仲裁科管理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