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阳工匠”拟命名人选基本情况公示

时间:2022-02-10 来源: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阅读次数:

根据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关于印发

公示期从即日起,为期5天。若对评选结果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实名方式与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联系。

电话:0376-6366400

附件:2021年“信阳工匠”拟命名人选基本情况

 

 

 

       信阳市总工会      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2月9日


2021年“信阳工匠”拟命名人选基本情况

 

1.李朝辉,男,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2020年河南省技术能手。

主导开发出了茉莉毛尖、信阳白茶等信阳毛尖新产品,无论是在茶叶生态种植、病虫害防治,还是信阳毛尖茶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的研发,都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2014年获得“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获得“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1年在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被评为优秀选手。

2.彭金祥,男,信阳市平桥区特帮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监,2021年平桥区“能工巧匠”。

从业近19年里,先后参与和组织大型名片的施工项目近500个,完成设计及施工景观面积400万㎡以上,其中国家级重点工程1个,省级重点项目6个,参与设计施工的项目被评为省级园林示范达37个,优秀施工项目121个。连续培训部门全员十三届,参加培训学员达一千人次以上。自创绿化施工符号12项,已日渐成长为行业工法、工序、工艺的新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动者,被信阳农林学院聘为“特聘讲师”等职位。

3.溪波,男,罗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普馆馆长,高级工程师,2021年罗山县“罗山工匠”。

1985年4月参加工作,30年来一直在基层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先后和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朱鹮等鸟种的人工繁育工作,共繁育朱鹮200多只,白冠长尾雉300多对,并取得市级以上的科技成果4项,发表科研论文17篇。因成绩突出,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个人”,2021年被罗山总工会授予“罗山工匠”。

4.马岱,男,罗山县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有限公司运行值长,2020年“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工作以来,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断进取、默默地把智慧和汗水奉献于岗位,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多次荣获公司优秀员工,先进个人等荣誉。在电厂工作中处理锅炉水冷壁,过热器管道爆管,厂用电中断,风机跳闸等事故中都能很好的调整防止事故的扩大。不断攻克新品种的燃料掺烧,了解不同品种燃料的属性调整运行方式使得农林废弃物处理扩大化。不断创新,节能增效,摸索设备性能找出最佳经济运行方式。

5.黄志敏,女,潢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二级茶艺师,三级评茶员,信阳市技术能手。

作为一名职校的教师,勤勤恳恳坚守在三尺讲台,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突破自身专业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多次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省、市级大型比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17、2018年信阳市职业技能大赛中餐摆台竞赛项目中获市级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信阳市传统文化大赛传统先后获传统礼仪类项目市二等奖和市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河南省传统文化大赛省级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培训和指导学生分别获北京商鲲集团传统文化大赛个人茶艺一、二等奖。

6.易慧,男,息县农业机械化技术中心推广站长、高级工程师(农艺师)。

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30余年,先后主持或参与河南省息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等农机化项目16项;引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12项,推广应用面积899多万亩,年节本增效1亿多元;发表《息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等论文10多篇。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贡献奖;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第二届最美农技员;信阳市先进工作者;第十批信阳市拔尖人才;全国农机科普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河南省农机推广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7.李德国,男,息县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烙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自幼喜爱美术,在不同材质上不断研究烙画的表现方法及技法巧。2015年与李柏成合作,在丝绢上历时4个多月共同烫烙而成了《八十七神仙卷》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全国烙画艺术作品展出中,荣获银奖;2013年至2014年,用两年多的时间收集资料及素材,又经六个月时间烙制,创作出《息国盛世》图烙画长卷,2015年该烙画长卷发表于河南日报,2016年参加信阳民间优秀文艺展演“金牛杯”荣获民间工艺美术优秀奖,2018年入选中国烙画作品集。

8.郑镇怀,男,淮滨县防胡镇布雕画师,高级民间艺术师,布雕画艺术创始人。

将近30年一直从事布雕画的研究和创作,发明的布雕画艺术将中国画的勾、擦、点、皴的技法和雕刻的技法完美的有机结合,把中国画的神韵和浮雕的立体感融为一体。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古代军戎服饰图》、《百鸟朝凤图》等。个人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国文联山花奖;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精品奖;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天艺苑百花杯奖;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河南知名文化产品;河南省文联的金鼎奖等许多奖项。

9.耿俊,女,淮滨县川大纺织有限公司力织工序班长,纺织行业技术能手。

工作十多年来,努力钻研操作理论和技术,勤学苦练,月月超额完成任务。2020年织布总产量210多万米,个人看机台能力达到24台,创造行业内看机台最高记录。一直在无私地把自己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的挡车工们,为公司培养了大批挡车技术人才,自2019年起共签订“师带徒”协议37份,培训人员125人次。

10.陈震,男,固始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农业推广研究员,河南省农学会会员,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专长,将理论知识充分融合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参与农业项目的技术攻关与创新研究,带领团队共同协作,取得多项科技成果,收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荣获“省劳动模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市“五一”劳动奖章、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人才”、“首届县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11.方伟,男,河南星伟智能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法人,2017年全省发展散装水泥先进工作者。

2016年返乡投资兴业,斥资800万成立创建河南星伟智能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回报家乡,振兴乡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家乡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带领星伟科技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预拌砂浆绿色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先后荣获“河南省建筑科技工作诚信企业”、“全国发展散装水泥先进单位”、“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先进带贫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固始县纳税十快企业”、“固始县纳税十新企业”、“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多项荣誉,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12.简忠海,男,河南三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机械制造工程师,2021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他的带动下,部门全体职工能够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凝聚力不断加强。截止2021年10月,参与完成项目并获得55项国家专利;完成的“高温远红外辐热盘技术研究与应用”和“远红外辐热式环保无烟电烧烤设备研发与应用”两个科研项目分别被评为2015年、2016年河南省科技成果。取得2015年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第二届专利奖三等奖、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中,为打造一支具有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三元研发团队做出突出贡献。

13.黄建华,男,商城县三多堂传统手工鞋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设计总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多年来,他和同事一起建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一座,市级非遗展示馆一座,亲自累计培训技师、技工136人。通过努力,毛底布鞋制作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企业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三多堂毛底布鞋”被认定为“河南老字号”。其本人也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文化创意师”、“信阳市优秀非遗传承人”、全国非遗扶贫优秀带头人。

14.郭立,男,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经皮给药工程技术中心制剂工程师,执业药师,2019-2020年度河南省“最美药师”

长期致力于橡胶贴膏剂产品的工艺技术研究和实践。参与了多项技术课题攻关,如实施新型热熔胶贴膏剂研究,实施快速固化型产品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开展扭伤膏生产技术研究,橡胶贴膏产品智能化工艺研究,中药材种植质量研究等,不仅增加了橡胶贴膏产品种类,促进了智能化制造在橡胶贴膏剂型中的应用,推动了公司在橡胶贴膏行业不断创新和进步。2008年“新型热熔胶贴膏剂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热敷贴新产品研究及应用”、“水凝胶退热贴新产品研究及应用”获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获得新县“最美工匠”称号,2020年获河南省“最美药师”荣誉。

15.苏崇军,男,信阳市供水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2015年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

从2001年参加工作至今,20年间他积极扎根城市供水建设一线,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熟悉了供水设施设备性能,摸清了制水工艺流程,针对季节变化合理调度设备运行,在满足出厂水水质、水压要求的同时,进一步起到节能降耗、节约成本的作用。为了尽快摸清供水管线分布和供水设施的实际情况,收集整理供水管网资料,走街串巷绘制城区管网分布图,实现了DN100以上供水管网信息的动态管理,更为日后智慧水务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作为一名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技术能手先后荣获“河南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河南省文明职工”、“信阳市第二届“最美青工”、“信阳市最美城管人”等称号。

16.刘海育,女,河南核信恒达实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化工工程师,2016年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

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司产品质量和技术改进工作,参与制定了公司原材料检验标准、成品检验标准和产品生产工艺规格、检验操作规程等13项公司企业标准。长期致力于本岗位技能的潜心钻研,先后获得1个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论文发表累计超过7篇,参与公司QC活动多达15次,获得河南省优秀质量小组技术成果奖9次,省国防科工委优秀质量技术成果奖5次,信阳市优秀质量技术成果2次。荣获“信阳市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荣获信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等荣誉称号。

17.徐晓,男,信阳大别山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2020年全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在担任教育办主任期间提出中小学布点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的理念,按照2005-2025新区教育设施规划,建成了数所学校,完善了新区的教育功能,为我市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担任信阳大别山高中第一任校长期间确定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和六年发展规划,开创性提出:“三课三式、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短短两年来,学校成功挂牌“河南大学附属信阳大别山高级中学”,获得省教育厅第七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最美校园”、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8.王晓辉,男,信阳市晓辉饮食文化服务中心总经理,中式烹调高级技师,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亚洲十大青年名厨,市政协委员。

1991年从厨,先后在北京,广州,潮汕等地当学徒,经过刻苦学习厨艺慢慢成为主厨,1998回到家乡并努力专研家乡菜。2019年被河南省商务厅授予改革开放40年餐饮先锋人物。创新的一鱼十八吃登上央视国际频道【美食中国栏目】,同年,信阳市人社局授予信阳市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当选为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副会长。多年来培养了近300名厨师队伍,2016—2020年连续五年晓辉饮食文化服务中心被河南省商务厅和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授予百强企业和明星企业,为信阳菜的推广宣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仝军营,男,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公司轧钢厂二棒车间主任,冶金工程师。

从事轧钢生产工作21年,他带领员工通过优化轧机工艺孔型和技术参数,设计制作切分跑槽和活套,使棒材作业区大规格螺纹钢日产提升到5000吨,小规格采用“双平双箱双预切”的工艺技术日产提升至4500吨,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成熟掌握此项技术的企业。轧机作业率提高了26%,定尺成材率较以往提升0.36%,合格率提升了0.04%,为公司增产创效赢得了丰硕的经济效益。完成公司讲比立项40多项,总结生产经验撰写发表论文,八篇获得信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申请完成两项多线切分工艺技术实用性专利,大胆提出“继承昨日优良传统向标准化作业迈进”的口号,率先推行工艺标准化操作的标准,因此棒材作业区被公司评为“先进党支部”和信阳市“青年文明号”单位。

20.王宝刚,男,信阳农林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一级中式烹调技师、一级中式面点技师,河南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全国餐饮业评委,注册中国烹饪名师,全国餐饮职业教育优秀教师。

从事烹饪教育工作13年,成立“信阳市王宝刚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讲《信阳菜产品加工技术》《中式面点工艺》等专业核心课程,指导学生获省市级竞赛奖项7项、国家级奖项1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市级科技二三等奖各1项。参与信阳菜文化研究、地方标准制定及信阳菜的产品工业化开发,参编《信阳菜文化》一书,多次担任职业技能大赛评委。入选教育部教师司产业导师资源库,中国烹饪协会全国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信阳市拔尖人才,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享受信阳市政府特殊岗位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