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吸引本地群众回乡创业和回乡务工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就业优先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进市委市政府“1335”工作布局,充分用好用活信阳市在外务工人力资源,2023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信阳市返乡就业创业暨“雁归来”工程,力争每年吸引10万人(五年达到50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实现“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产业回迁”的良好发展局面。目前,各县(区)已录入“雁归来”工程新增返乡就业创业人员信息81917条,占比81.92%。2023年以来,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11957人,新增创办市场经营主体12090个,新增带动就业创业56971人。主要做法有:一是出台政策、成立专班,高位推动。2023年3月出台《信阳市“雁归来”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信阳市“雁归来工程”指挥部,统筹推进全市“雁归来”工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各县区比照成立了相应机构。把“雁归来”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市直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二是落实政策,助力回归。为进一步提高返乡就业创业的吸引力,我市围绕提升返乡就业创业要素服务,制定了返乡就业创业十条优惠政策,在就学、住房等方面给予保障。市、各县(区)开辟专门区域提供给返乡创业项目,使返乡人员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场地。对于入驻产业园的,由县(区)财政给予20%的运营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万元。提高一次性创业开业奖补资金至1万元(5000元由就业补助资金列支,5000元由县区财政支出)等。三是加强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要求县、区分别成立5-7人的返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乡镇建立3-5人的返乡就业创业服务队伍,村级建立1-2人的返乡就业创业服务队伍,具体负责本辖区“雁归来”人员信息采集和对接服务保障工作。市外依托驻外办事机构、招商中心、外建党组织、商会、学生会、同乡会等,在信阳籍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和高校学生较多地市设立信阳在外人员服务站。市人社局通过和市大数据局对接,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开发建成信阳市外出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四是加大督导检查,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计划每年评选60名“雁归之星”,对有突出贡献的“雁归之星”,授予他们“信阳市优秀企业家”“信阳市杰出人才”称号,广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我市支持返乡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设立“信阳人才日”“信阳人才周”,建设信才之家、青年公园等,打造返乡人才集聚新地标,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返乡人员就业、创业、乐业、兴业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严格执行实施“雁归来”工程方案,扎实推动我市返乡就业创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