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政  策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政府网站
年度报表

依申请公开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2024388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信阳市人才市场工作的提案”收悉,经与市工信局、教体局等单位研究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人才市场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根据信阳市统计局所公布2023年信阳市统计公报,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所,毕业学生4.22万人,但实际稳定就业率不高,2024年全市毕业生有3.02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二是我市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人才供求信息资料不够完善。供需信息来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线下人才市场,缺乏有效的人才市场运营机制等,现有的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共用,对人才流动和使用缺乏专业性。三是我市人才激励机制力度不够,存在招进来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我市人才流动多倾向于高校和医院等。企业引进高级人才不够,制约企业发展。四是创新意识不够,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和政策力度不够。       

您对我市人才市场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中肯精准的分析。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难以准确获取对方的信息,造成信息获取成本增加,从而影响了双方的匹配效率,用人和求职都遇到了困难。二是青年人口流失和人才流失问题。一些优秀的人才往往会因为薪酬待遇不满足需求,无专业匹配就业岗位,追求个人发展等原因流失。三是缺乏就业教育和观念指导问题。部分求职者未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没有个人的全面职业规划,缺乏就业竞争力。对《“万名学子回归工程”实施 方案》《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工作方案》《高层次人才奖补实施办法》等人才引进政策了解不深,主观就业意愿不强,影响了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效果。四是人才市场发展不完善问题。2024上半年常态化开展主题招聘活动共337场,线上直播专项活动130场,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线上与线下人才市场融合度、延伸度不够,线上市场发展历程短,信息化程度不高,运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先进手段还不强,相互之间联动性能不够深入。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的把招聘信息发布在网上,信息的整理、过滤、筛选功能偏弱,相关信息资源处于分散、条块状态,降低了推广共享信息的传播效率,影响信息时效性、实用性。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共用,不能突出人才招聘的专业性。

二、我市人才市场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人才市场专业功能。建立专业的人才市场,突出人才招聘选用的快捷通道,充分利用我市“大别山青创中心”“大别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专门的人才窗口和部门,做好人才使用和流动的服务和政策落实。积极推动基层人才服务,做到信息共享。

(二)构建人才市场信息平台。市人社局联合教体局等相关单位建立人才数据库,实时掌握我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使求职者和企业需求高度匹配。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围绕产业和关键技术,构建信阳重点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人才图谱,绘制人才与人才、人才与机构、人才与技术的关系网络,推动市内外人才基础数据、市外相关人才公开数据、企业实时需求、人才政策等各类数据融通,为企业招才引智、项目寻求合作等提供切入点,直观呈现人才状况、人才供求、人才缺口。

(三)做好人才市场对接服务。一是开展高校人才招聘会,利用“青创中心”等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搭建一座连心桥,收集好招聘信息,为人才合理使用建立精准数据。二是通过进校园活动摸清需求、进企业精准对接,打通高校与企业的联络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联系我市工信等部门全面收集市场招聘岗位,定向匹配求职人群,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息进行统一登记,并对求职者的技能、工作经历、专业背景等进行详细分类,以提供更为精准的匹配。同时,您提到的加强对求职者个人隐私的保护,确保信息安全也很重要。三是加大我市人才工作宣传力度,人才市场应加强宣传,邀请国家和省市专家开展人才建设论坛和讲座,通过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不间断推送政策宣传和重点产业招聘信息,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参与其中。

(四)大力实施“雁归来”工程。一是深入高校宣传市本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3月份以来,深入7所高校广泛宣传市本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通过发放宣传单、政策宣讲等形式,让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真正享受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惠和便利。活动中发放宣传单1200余份,帮助和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5000多人次。二是组织开展“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3月30日至5月25日,市人社局联合驻信7所高校共同举办“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三是组织举办全市“雁归来·返乡创业之星”代表座谈会。1 月12日,市人社局联合团市委邀请了我市“豫创天下”“凤归中原”创业大赛获奖者、“返乡创业之星”、“河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18名创新创业青年代表畅谈创业体会,分享创业成功经验。开展“归雁风采”系列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返乡创业氛围,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下一步打算

(一)做好人才市场线上线下招聘工作。市人社局将联合市委人才办、教体局、工信局等单位建立常态化线下人才市场,实现专场招聘活动常态化开展,同时协调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大力筹岗拓岗,重点针对人才建设的特点加强线上直播带岗,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依托抖音平台,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常态直播,重点宣传就业政策、推介就业岗位。同时创新直播形式,为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群体定制化开展专场直播活动,让直播走进工业园区、企业、校园和线下招聘现场。

(二)完善人才市场的匹配和运营机制。按照您的科学和合理化建议,下一步,一方面人才市场建立起科学全面的求职者评估体系,通过评估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为用人单位提供更为准确的招聘信息。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加大人才市场与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进行相关培训和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完善各类人才管理的运营机制。人才市场采取政府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社会化市场运作,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人才市场作为市委、市政府引才强市工作重要抓手,支持参与或承接公共就业服务相关活动和项目,充分发挥市人才市场匹配供需、精准高效的专业优势,搭建交流对接、合作发展平台。另外,加强人才市场队伍建设,从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优化精准服务三个方面,不断完善“集中宣传+政策推送+现场体验”的宣传机制,设立青年人才政策宣传展板,分别介绍申请条件、补贴标准等各类优惠政策。

(三)积极争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人才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具体包括减免人才市场的税费负担、提供运营补贴等。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中招聘优秀人才,从而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

(四)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定期和我市用人单位对接,及时帮助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掌握精准的人才流动信息。充分开展政策落实、产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活动,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五)进一步做好完善数据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发布人才市场的数据报告和分析,对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人才市场风险信息收集政策,为劳动者权益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提供数据支持。

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市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