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政  策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政府网站
年度报表

依申请公开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54号建议的答复

您所提“关于培养新时代技术工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信阳市认真贯彻省委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02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0.4%;新增技能人才7.5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7.36%;其中,高技能人才4.4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63%。2024年1月,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2023年度“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形成培训工作整体合力。2024年“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继续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我市实施高位推动,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县区、行业部门责任。印发了《信阳市2024年“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实施十个技能培训专项,打造我市技能人才培训新高地。持续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分析工作短板,明确工作方向,有力推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着力突出培训工作重点。着眼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大规模开展“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振兴十大工程,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纺织制造等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工代训等示范培训。同时,围绕“一老”品质生活需求、“一小”健康成长需求,着力开展母婴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定岗培训。

三、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我们在《信阳市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信办〔2021〕1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院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实践基地,将“车间建在学校”。鼓励院校以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方式,与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将“课堂搬进车间”。支持院校在重点产业头部企业设立产业学院。推行“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校”的合作模式和面向企业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和院校共同建立专家人才库, 师资互聘、“双师”培养,实行“老师也是师傅、学生也是学徒”,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四、夯实技能人才培训基础。打造信阳特色人力资源品牌,着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一县一品”建设,围绕各县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遴选优势职业技能培训品牌,重点打造浉河制茶师、平桥农业技工、罗山家政、固始柳编、光山电商、商城厨师、新县红城月嫂、淮滨织女、息县户外、潢川花木等。围绕我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立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需求清单,加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开展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强化“技艺传承、以师带徒”。

五、注重拓宽培训就业渠道。依托苏信合作的有力机遇,多渠道开拓劳务市场,先后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签订跨区域长期劳务合作协议,实施定点对接、订单培训、专车接送,做到标准化培训、规模化输出、全程化服务。积极为求职者和用人企业之间搭建服务平台,通过跨区域协同、各机构联动等方式开展招聘服务,放大就业倍增效应。今年以来,先后举办“2024春风行动”“网络直播带岗”等招聘活动13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2.8万多个,累计帮助1.2万余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

六、积极兑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2022年3月,省财政厅、省人社厅下发了《关于明确“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训评价等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豫人社规〔2022〕2号)规定,企业新录用人员参加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评价机构清单管理的机构组织的岗前集中培训24个学时以上的,给予企业每人300元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标准按中级工每人每年5000元,高级工每人每年6000元执行。实际支出低于5000元的,据实申请补贴。企业职工(含劳务派遣工)参加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评价机构清单管理的机构组织的,与本人岗位职业(工种)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脱产培训,集中时间在24个学时以上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每满8个学时给予200元一次性补贴,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努力做好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是在提升技能人才认识、政企合力、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培育新时代技术工人提供支持。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