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8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0-11 阅读:5706
字体:  中 

您提出的“关于在‘十四五’期间对全市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市历来十分重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各级人社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都在致力于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实现技能就业,积极培养技能人才、服务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2020年,全市共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77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44万人次。

一、培训规划方案制定情况

(一)进行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2018年,信阳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出台了《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行动方案(2018-2022)》(信技领〔2018〕2号);2019年,再度出台了《信阳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信技领〔2019〕6号)。此外,我们每年都还出台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在这些实施方案中,都专门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

(二)制定专项规划。近年来,我们先后协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妇联、住建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残联、民政、教育体育局等职能部门分别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农业农村局组织各县区对本地方的农业产业状况进行摸底调研,制定了系统科学培训规划。

二、培训资源整合等情况

2018年6月,我们制定并提请市脱指办出台了《信阳市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扶贫三年攻坚计划》(信脱贫指办﹝2018﹞59号)。在该方案第三条中明确,强化统筹实施,注重形成合力:一是统筹计划部门联动。要求各县区人社部门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统筹项目整合资源。要求各县区将各部门培训项目进行集合,用一到两个项目甚至多个项目来有效帮扶贫困人口脱贫,用项目统筹合力助推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三是统筹资金政策叠加。要求各县区人社部门要调整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用于技能培训的效果。要在脱贫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现行政策不变、实施主体不变、资金渠道不变、培训要求不变”和“统筹规划、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统筹规划和整合使用培训资金,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对技能培训采取政策叠加方式给予补贴等。在第四条中明确,创新培训方式,做到精准实施。要求遵循职业技能培训规律和成人培训特点,坚持以实践技能为主、理论学习为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吸引力,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依托“空中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看录像片等形式,多形式开展网上辅导和在线教学;依托“固定课堂”,利用农闲、双休日等时节,组织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和集中答疑解惑;依托“流动课堂”,将教学资源巡回送到教学点和合作社、社区、田间地头,现场教学,做给学员看,示范学员干。要把学员是否拥有技能证书、是否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是否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创业等作为培训质量的考核标准。要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涉外劳务、家政月嫂、巧媳妇、新型职业农民、盲人按摩等培训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特殊群体实现技能就业创业。要充分发挥整合资金的优势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各级可利用职业院校、知名培训品牌(专业)等县外、市外的优质培训资源,组织农村适龄人员开展赴县、市外的技能培训,采取政策叠加方式给予技能培训补贴;落实好培训补贴、鉴定补贴,以及生活费补贴和交通、住宿费补贴等。

三、典型培养情况

(一)科学设置培训课程,聘请高校专家讲课。信阳方远职业培训学校长期聘请信阳农科院宋世枝研究员主讲“水稻抛秧技术”,种田大户黄学荣、甘秀珍、何正权、程文勤及尤德娥等人通过培训后在自己的稻田里应用该技术,每亩增产达到18%左右,以每亩增收150元计,仅黄学荣一户200亩水稻,一季就增收3万多元。通过学习“抛秧技术”不仅实现了种植户个人增收,也带动了乡亲们共同致富,树立了农业培训的示范典型。

(二)培训迎合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积极和北上广及当地的用工集中的企业积极对接,了解市场需求,开展精准性培训,同时聚焦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全方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为我市的产业发展储备技术工人。方远针对洋河镇的实际情况,开办“家禽饲养工”培训;针对柳林乡讲台村、李家寨镇龙泉寺村等开办“家政服务”专业的培训等等。

(三)做好培训就业跟踪服务。各培训学校在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统计就业意向,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推荐就业服务。方远学校建立了就业工作小组,向信阳市“阿庆嫂家政服务公司”等家政服务公司推荐学员去工作。信阳助力职业培训学校针对学员就业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就业咨询服务热线,全天候为学员解答就业前的准备问题。天蓬学校农村劳动力培训班的杨玛丽等四名学员,经过系统培训后考试成绩优异被信阳喜园店招聘进入后厨制作牛肉包子,基本月薪2200元/月,另有三名学员学习结束后在三桥街道推车销售鸡蛋灌饼。浉河区叶桥村村民段玉梅等四人通过学习家政服务专业后被招聘到敬老院上班。

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还创新培育模式,大力提高培训效果。在以市县两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单一农民教育培训主体的基础上,又将农技推广部门作为补充,同时鼓励市场参与形成“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如罗山县将部分培训任务分解到农技推广站,使农民教育培训与技术推广相结合,提升培训效果。探索实践了“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对于特色产业通过走出去聘请专家教授补足师资短板,大大提高培训效果。多层次、全方位培育体系的建立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宣传工作情况

一是注重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情况、培训效果、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通过电视台、信阳主流媒体、信阳日报、《农村要情》、《美丽乡村》、信阳三农平台、省市科教工作群等途径,采取专题报道、报刊刊登、宣传册、专题汇报、信息推送、制作美篇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营造高素质农民培育浓厚氛围。二是将300名学员的情况整理成《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员简介》,除了发给学员用于交流外,送省厅、市委市政府及县区领导阅读,宣传推介高素质农民。三是将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和扶贫带贫感人故事,整理编撰成《群英谱》,在市委农办《农村要情》上宣传推广,带动更多人才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四是积极推荐平桥区平昌关乡八口塘家庭农场场主马超参加农业农村部2020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以此激励高素质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五、下步工作打算

从现实情况看,我市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除您提到的培训资源整合不够、培训方式单一、覆盖面不广和培训动力不足外,也还有一些问题,如:培训机构基础条件差、招生难度大、师资水平不高等。针对您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组织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服务于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高、努力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

(一)支持和推进培训机构建设。我们支持技工院校建设。抓好技师学院建设、扩大在校生规模;支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壮大,提高硬件实力、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落实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落实培训补贴政策等。

(二)加强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人社部门的门户网站、相关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以及传统媒体,加强对技能培训政策的宣传,激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认真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提高劳动者、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对凡是符合补贴政策的,我们将积极兑现补贴政策,进而激发劳动者、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培训热情,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机制。继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的引导、规范、指导、监督的作用,统筹规划我市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打破行业限制,有效整合多部门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资金,规范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建立招工—就业—培训—实训—鉴定(评价)一条龙式的高标准的公共实训基地。实现基地、师资、设施设备等的资源共享,使有限的培训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五)进一步扩大培训领域。努力将辖区内所有适龄劳动力都纳入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范围,通过发放免费培训劵或返还培训补贴的做法,逐步实现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