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 第5520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0-11 阅读:8397
字体:  中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引导青年回流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经与市乡村振兴局、总工会和妇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服务保障,营优创业环境,感引创业者返乡创业

信阳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00万人以上,每年都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了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的“集合效应”和独特的“民智”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站位全局谋划,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加快农村脱贫、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实施办法》《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10条政策措施》《财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6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在土地流转、场地使用、税费减免、担保贷款、社保关系接续等方面为返乡创业提供支持。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6万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创办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2万多个,带动农民工就业100.3万多人,2020年新增返乡创业投资额达156亿。

对有突出贡献的返乡创业者,让他们发展上能作为、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通过提高他们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中的代表比例,增加他们参政议政的机会和渠道;通过编印《信阳农民工返乡创业故事》、授予荣誉称号等措施,鼓舞了他们回乡创业和回报家乡的热情;通过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创建,树立创业标杆,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年来,全市先后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4个、示范园区14个、示范项目和优秀项目40个。组织评定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19个、示范园区16个、示范项目23个、返乡创业之星23名。

二、抓基地建设、就业培训、金融支持、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创新创优

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巾帼双创行动”,帮助更多农村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市妇联以“巧媳妇”工程为抓手,以农村妇女为主要对象,以产业扶贫为基本路径,挖掘巧媳妇人力资源,挖掘培育项目,开展各类培训;持续推进巧媳妇基地(站点)建设,推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各级妇联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打造、提升“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对农村妇女、城镇失业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一个又一个“巧媳妇”基地不断涌现并茁壮成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了坚实的巾帼力量,受到了上级妇联的赞赏和肯定。

(一)抓基地建设,推进巧媳妇工程提质扩容增效。完善妇联倡导、党政支持、部门协同、行业促进、社会参与、市场导向的工作推进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参与推进巧媳妇工程。突出服装服饰、乡村旅游等产业领域,大力推广光山县巾帼服饰有限公司等模式,推动发展巧媳妇项目和就业点。在“巧媳妇工程”实施中,妇联发现培育凝聚一批女能人,像全国妇女代表杨世娥、邹荣霞、郑玉芳等20多名巧媳妇带头人,她们不辞辛劳,从外地打工回来,在农村带领广大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挣了钱、顾了家、带了孩子,和谐了家。

(二)抓就业培训,促进巧媳妇富脑强能提素质。各县区围绕乡村产业特色和现实需求,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因村制宜,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提升巧媳妇就业增收的综合素质,提高巧媳妇工程骨干的能力素质。

(三)争取金融支持,保障巧媳妇企业持续发展。自河南省妇联与河南省邮储银行签订了“支持妇女创业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信阳市妇联与邮储银行信阳市分行积极行动起来,探索搭建常态化支持妇女创新创业的融资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与邮储银行合作,积极推荐吸纳妇女就近就业、带贫效果好、企业信用度高的巧媳妇企业377家,目前有90家巧媳妇企业获得贷款3884万元。

(四)开展宣树活动,激发巧媳妇内生动力。宣树“乡村出彩巧媳妇”,推动形成建设文明家庭、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争当“乡村出彩巧媳妇”,助力乡村振兴的农村妇女工作局面。

(五)搭建巾帼双创服务平台,推动巾帼创业创新创优。妇联组织搭建了巾帼双创综合性服务平台,针对妇女创业领域和创业需求,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体系;在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助力女性创业创新创优。

三、强化产业建设,促进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一)强化产业建设,形成差异化发展。首先,地方政府做好产业发展前期调研工作,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协调的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确保产业符合国家发展大势,顺应市场需求。其次,产业规划与扶贫规划、旅游规划、地方特色等融合,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地域特点的结合性等,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对品质好、实力强、认可度高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形成如信阳毛尖、光山十宝、商城油茶等地域品牌。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提质增效行动,培育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实施一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提升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二)强化组织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工作,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突破传统行政区划局限,结合产业特点、经济规模、党员人数和职业分布等实际,采用单独组建、挂靠组建、村社共建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建立党组织。把党员聚在产业上。抓好青年农场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支书。

四、工会方面

(一)针对“给返乡青年一个家庭”。充分发挥市总工会女职工工作部联系女职工、服务女职工的职能作用,强化女职工政治引领、组织女职工建功立业、推进女职工维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女职工素质教育大讲堂、女职工婚恋交友活动。今年6月份,市总工会举办了以“流光六月·仲夏有约”为主题的同心圆青年联谊交友活动,140余名单身青年参加了活动。同时,要求各县区总工会也开展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女职工交友活动。新县单身青年职工联谊活动,现场牵手5对。(二)针对“给返乡青年一个事业”。工会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各基层工会更多关注返乡青年创办的产品,组织工会会员购买、使用返乡创办的产品。同时,发挥工会网络平台作用,宣传推广返乡青年创办的产品,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三)针对“给返乡青年一个名分”。积极发现培育返乡创业优秀青年,把工会“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向返乡创业青年倾斜。(四)针对“给返乡青年一个场所”。深化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推动返乡青年创办的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开展系列工会帮扶服务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发挥工会文化宫、职工书屋、工会网络等作用,在返乡青年创办企业中新建帮建一批职工书屋、乒乓球、台球等娱乐设施,定期组织职工文艺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等系列文艺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